索 引 号: 11371726004495039Y/2023-00339 分  类: 分析解读
发布机构: 鄄城县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23 年 08 月 16 日
标  题: 鄄城县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6 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内容概述: 鄄城县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 索 引 号:11371726004495039Y/2023-00339
  • 分  类:分析解读
  • 发布机构:鄄城县统计局
  • 标  题:鄄城县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 成文日期:2023 年 08 月 16 日
  • 发布日期:2023 年 08 月 16 日
  • 内容概述:鄄城县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鄄城县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字号:        

浏览量:     信息时效性:有效

一、储能项目情况

我县新型储能项目有一项,为华润电力鄄城源网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储能系统EPC总承包工程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东北侧,距离鄄城县城北环路约2km。站址南北长约240m,东西长约110 m,占地面积约26340 m2,折合39.51亩。整个项目分四个区域,其中三个储能区域各包含10套2.606MW/5.218MWh电池储能单元,另一个储能区域包含8套2.606MW/5.218MWh电池储能单元+1套1MW(2MWh)液流储能单元。本项目于2022年10月20日开工,历时160天完成建设。列入山东省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目录、列入山东省2022年重点项目名单。项目建设规模为100MW/200MWh其中包括99MW/98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以及1MW/2MWh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项目配套建设220kV升压站一座及送出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75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为总投资的33%,均以外资注入,本项目于2022年10月20日开工,历时160天完成建设。

投产运行后,利用其发电功率调节灵活、调节速度快的特性,能够有效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对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予以有力支撑,为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二、存在问题

1、项目初期电池选型不完善,风冷电池舱存在温度分区的情况,电池维护标准不同,加大后期保养成本。

2、锂电池安全风险较高、循环寿命短、能量密度低。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容易在设备调试阶段和充放电后的休止中发生火情,如何保障安全与稳定,是发展电化学储能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且由于消防备案困难,现场未预制舱结构,无实际建筑物,消防备案难度大,如若蓄电池发生故障例如着火及爆炸后,现场人员无扑救能力。

3、原材料高价格带来高成本,商业化进程面临困难。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昂贵,建设一定规模的储能系统需要动辄上亿元的投资金额,企业资金回流周期较长。

4、市场乏标准和规范,目前标准和规范相对不完善,部分新型储能技术缺乏统一的测试方法、安全标准和性能评价方法,这给技术推广和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5、市场竞争加大,产品同质化严重。据统计,全国新型储能装置,97%为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导致产品同治化现象严重,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

三、意见建议

1、重视安全管理,构建防御三重防线。在电池开发方面,研发难燃、不燃的电池材料,构建本体安全电池体系第一道防线;在电池应用方面,通过多信号融合和基于热失控模型的预警,保障电池使用过程安全的第二道防线;在火灾处置方面,研发多次灭火技术,抑制电池复燃,形成消防安全第三道防线。消防备案管理上,及时与当地政府及消防队签订消防协议,发现问题及时响应,确保消防救援正确及时。

2、规范完善促进储能行业发展的各项标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研究完善促进储能发展的相应行业标准,包括产品设备技术质量标准、安全强制性检测认证制度标准、规划设计与调度运行标准等,充分考虑新型储能在发输配用等环节的协同融合。一方面,按储能发展与安全运行需求,完善行业准入条件与交易机制标准。建立健全储能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储能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的安全标准与管理体系要具体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加强储能应用与现行能源电力系统相关标准的衔接。另一方面,规范多类型电池储能电站大数据中心运营标准,搭建电池溯源机制、大数据远程管控与智能运维系统。

3、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加快市场化进程。畅通融资渠道,在投资主体方面,吸引多类主体入场,开展新模式探索,加速市场化进度。比如发电企业、储能运营商可以联合投资等。这样可以将原本由新能源电站配建的储能,转由社会资本集中建设。

4、提高技术扶持力度,教研企协同创新。重点扶持具备高资源自给率的储能技术发展,动员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开发和商用。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条件,提高资源自主供应能力,通过政策倾斜与投资扶持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助力能源保障和能源转型并进。深度挖掘系统集成关键储能技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示范应用,重点推动大容量、长周期储能、核心技术装备研发与系统集成以及储能安全防护的技术攻关。

5、深化发展市场化电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电力现货交易电力现货交易由于其实时交易、实时结算特性,可以更好反映市场供需和成本,更好地发现价格。完善峰谷电价政策,落实分时电价、尖峰电价,推进电力现货交易,有效利用峰谷价差,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一方面,电力现货交易推进储能主体对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利用市场峰谷价差,为储能项目盈利打开空间。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