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答平台】鄄政发〔2024〕4号 鄄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鄄城县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问: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具体指的什么工作?

答:通常指的是对沿黄河地区的生态廊道进行保护和建设的工作。以山东省为例,其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县级行政区。


问: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工作呢?

答:1、这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基础,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能够实现黄河流域绿化美化、污染防治、节水控水、城河互融、文旅融合等目标。


问:开展此项工作对我县的意义是什么?

答:1、从生态意义上看,有助于改善我县沿黄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2、从经济意义上看,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3、从社会意义上看,能够提升我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之,这项保护建设工作有利于提升我县沿黄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促进生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让黄河成为惠及广大民众的“幸福河”。


问:我县黄河沿岸大部分是乡村,《方案》对建设和美乡村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方案》从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改善黄河堤岸两边乡村村居水平。一是提高堤内乡村人居环境,包括综合提升村台,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村容村貌。 二是提升堤外森林村居,通过相关工程扩大森林面积和提升质量,利用闲置土地打造绿色景观,提升精品森林村居,培育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特色旅游。三是全面提升村庄环境风貌,运用多种设计手段挖掘各类价值,培育特色村,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振兴传统工艺,讲述黄河“乡村故事”。


问:我县历史悠久,黄河两岸有丰富的文化传承,《方案》对这方面有哪些支持?

答: 《方案》对加强黄河文化资源利用,打造黄河文化特色内容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1.深入开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文物普查明晰资源状况,落实文物登记制度,借助红色文化特色村创建推进乡村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展示,建设黄河主题的展览展示场所。 2. 大力促进非遗与生产生活融合,选取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进入景区,探索“非遗在社区”模式,培育非遗工坊、打造体验中心或基地,开展主题研学游,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前行。 3. 着力构建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关键节点,依托水利风景区和湿地公园打造旅游带,促进重点景区升级,加强黄河老村台文化保护利用,开发多样的文旅业态,培育特色民宿、美食和商品,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 4. 主动推进黄河文化的推介与交流,积极参与相关大会和节日以展示旅游资源,加强鲁豫毗邻地区在黄河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产品共建、客源互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区域协同。 


问:如何持之以恒的常态化开展此项工作?

答:首先我县设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专班负责保护建设工作,其次筹集了多领域的资金对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开展黄河沿岸持续的违法犯罪打击,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推进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工作持续稳步开展。

鄄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06-03